生活中,有些孩子会对新衣服表现出强烈的抗拒,哭闹着不愿穿上,甚至仅仅触摸到衣物标签就会情绪崩溃。对于自闭症儿童而言,这种现象尤为常见,而这背后藏着感官敏感带来的 “隐形折磨”。
自闭症儿童普遍存在感官处理障碍,其中触觉敏感是较为突出的表现之一。普通衣物标签在常人看来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物件,但对于触觉敏感的自闭症儿童,标签粗糙的质地、边缘的棱角,甚至缝线的细微凸起,接触皮肤时都可能产生如砂纸摩擦般的强烈不适感。这种不适并非简单的 “痒” 或 “疼”,而是被大脑放大数倍的刺激,如同有无数细小的针在扎皮肤,导致孩子本能地想要逃离这种折磨。同时,新衣服的材质、版型与孩子日常熟悉的衣物存在差异,陌生的触感和穿着体验也会加剧他们的不安,使他们更倾向于拒绝尝试。
在广州,有一所专注于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的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在帮助孩子克服触觉敏感带来的困扰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与有效的方法。学校接收的自闭症孩子中,许多都因触觉敏感对衣物、日常接触物品表现出抗拒行为。星贝育园的老师们深知,每个孩子的触觉敏感程度和反应模式都不尽相同,因此会先对孩子进行全面的感官评估,通过观察孩子在不同材质物品接触下的反应,准确判断孩子触觉敏感的具体情况,进而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
针对孩子对衣物标签的抗拒,星贝育园采取 “逐步适应” 的策略。老师们会在日常生活中,先让孩子接触经过处理的衣物 —— 提前剪掉标签、磨平缝线,用柔软的布料覆盖可能产生摩擦的部位,为孩子创造舒适的穿着体验。在孩子适应这种 “改良版” 衣物后,再循序渐进地引入标签未处理的衣物。老师会握着孩子的手,轻轻触摸衣物标签,同时用温和的语言安抚,帮助孩子熟悉标签的存在,降低对标签的恐惧和排斥。
为了进一步帮助孩子缓解触觉敏感,星贝育园注重营造低触觉刺激的生活环境。宿舍和教室的家具选择圆润边角、柔软材质的款式,减少孩子意外碰撞产生的不适感;日常活动中,提供各种质地的安全玩具,如毛绒玩偶、硅胶积木等,让孩子在自主探索中逐渐适应不同的触觉感受,提升触觉耐受度。此外,学校的老师会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当孩子因触觉刺激出现抗拒、焦虑情绪时,及时给予情感支持,通过拥抱、轻拍等肢体接触传递安全感,帮助孩子平复情绪。
星贝育园还十分重视家校合作,向家长传授应对孩子触觉敏感的方法和技巧。比如教导家长如何挑选适合孩子的衣物,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帮助孩子进行触觉适应训练等。通过家庭与学校的紧密配合,逐步帮助自闭症儿童克服触觉敏感带来的困扰,让他们能够更自在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接触,减少因感官不适引发的抗拒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