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启帆自闭症康复寄宿学校
XINGQIFANZIBIZHENGXUEXIAO
新闻中心
——   News Center   ——
自闭症儿童的社交信号解读:理解他人意图
来源: | 作者:星启帆(星贝育园)自闭症康复中心 | 发布时间: 2天前 | 2 次浏览 | 分享到:

孩子总对小伙伴的邀请无动于衷?在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用CBM干预法教孩子“看懂”社交信号,轻松融入集体!


自闭症孩子常因难以解读他人意图,错过许多社交机会。在星贝育园,老师不生硬地要求孩子去社交,而是用CBM干预法,通过替代行为训练,帮孩子慢慢理解他人的社交信号。


课堂上,老师会准备丰富的场景模拟道具。比如拿出玩具小汽车,自己先做出“想玩却玩不了”的表情,再用期待的眼神看向孩子,同时轻轻把小汽车递过去,用这样直观的方式展示“求助”信号。当孩子对老师的动作和表情有反应,哪怕只是短暂的对视,老师就立刻给予鼓励,递上孩子喜欢的小贴纸,强化孩子对这种信号的关注。


为了让孩子理解“分享”意图,老师会拿着一盒彩色积木,满脸笑容地说:“我们一起搭城堡吧!”然后把积木推到孩子面前。刚开始孩子可能不懂回应,老师就亲自拿起一块积木,放到孩子手里,带着孩子一起搭。每完成一个小步骤,就开心地拍拍手,让孩子感受到分享合作的快乐。慢慢地,孩子看到老师这样的动作和话语,就能意识到这是想一起玩的邀请。


面对“拒绝”信号,老师也有妙招。当孩子递来东西,老师会摆摆手,同时摇摇头,脸上带着抱歉的表情,说:“谢谢,我不要啦。”反复多次演示后,再引导孩子模仿这样的动作和表情。一旦孩子做出类似反应,老师就马上给予肯定,比如竖起大拇指,或者用温柔的语气夸奖:“你做得太棒了!”


在日常活动里,老师还会创造各种自然的社交场景。一起画画时,老师故意画错,皱着眉头看向孩子,用这样的方式传递“需要帮助”的信号;分发零食时,故意多拿一份,用眼神示意孩子来分享。通过这些真实又有趣的互动,孩子在CBM干预法的引导下,逐渐学会观察他人表情、动作,解读背后的社交意图,迈出主动社交的第一步。 


如果你也希望孩子能读懂他人的社交信号,不妨参考星贝育园的CBM干预法,相信坚持练习,孩子一定能在社交世界里收获更多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