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启帆自闭症康复寄宿学校
XINGQIFANZIBIZHENGXUEXIAO
新闻中心
——   News Center   ——
孤独症谱系障碍:抓典型表现,开启早期干预治疗新篇
来源: | 作者:星启帆(星贝育园)自闭症康复中心 | 发布时间: 17天前 | 18 次浏览 | 分享到: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对患者的社交互动、沟通能力和行为模式产生深远影响。为深入了解这一病症,我们走进了广州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典型表现十分显著。在社交互动方面,患儿往往存在明显缺陷。在星贝育园的集体活动中,正常儿童积极交流、分享玩具,而患有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宝宝却常常独自待在角落,对周围的热闹视而不见。像小明,即便有同学主动邀请他一起玩游戏,他也会避开对方的目光,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社交信号毫无反应,难以建立眼神交流和情感联系。

语言发展迟缓也是常见症状。正常宝宝在 1 岁半到 2 岁左右开始牙牙学语,逐渐能用简单语句表达想法。但在星贝育园里,许多孤独症谱系障碍宝宝到了三四岁,语言能力仍严重滞后。比如小红,已经四岁了,却只能偶尔蹦出单个词语,很难连贯地表达完整意思。而且,即使有些患儿能够说话,语言运用也存在异常。当老师问 “今天过得开心吗?”,正常孩子会根据感受回答,而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可能会重复老师的问题,或者给出毫不相关的回应,让交流变得困难重重。

行为模式上,这些患儿有着重复刻板行为。在学校操场上,能看到不少孩子不停地来回踱步,或是反复拍手、摇晃身体。像小刚,总是喜欢把积木摆成一排,然后推倒,再重新摆成一排,周而复始,似乎沉浸在这种重复行为带来的独特秩序感中。他们对环境的微小变化也极为敏感,学校若更换了教室里桌椅的摆放位置,一些孩子可能就会变得焦躁不安,哭闹不止。

早期发现孤独症谱系障碍至关重要。家长和监护人要密切关注宝宝的发育里程碑。如果宝宝在 1 岁左右还没有咿呀学语的迹象,对他人呼唤没有回应,不主动与他人进行眼神交流,就要提高警惕。在宝宝 18 个月到 24 个月期间,若仍然很少使用手势、不会模仿他人动作,也应及时寻求专业评估。

广州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在早期发现和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的老师们经过专业培训,善于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能够敏锐捕捉到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早期信号。一旦发现孩子有异常表现,学校会迅速与家长沟通,并协助安排专业评估。

在治疗方面,学校从最基础的生活自理能力入手,耐心教宝宝们穿衣、洗漱,一点点引导他们学会生活技能。老师们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帮助他们逐步克服困难。学校还注重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外界干扰,让孩子们能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成长。

孤独症谱系障碍虽然给患儿和家庭带来巨大挑战,但通过早期发现、科学治疗,以及像星贝育园这样专业机构的帮助,这些孩子依然能够在这个世界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绽放独特光芒。全社会也应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共同为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创造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