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启帆自闭症康复寄宿学校
XINGQIFANZIBIZHENGXUEXIAO
新闻中心
——   News Center   ——
孤独症儿童无自理能力,康复仍有必要
来源: | 作者:星启帆(星贝育园)自闭症康复中心 | 发布时间: 41天前 | 29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大众认知中,孤独症儿童常被贴上 “无自理能力” 的标签,这让许多人不禁质疑:这样的孩子还有必要进行康复训练吗?答案是肯定的。广州星贝育园自闭症儿童寄宿制学校,凭借多年与孤独症儿童相伴的经验,见证了无数康复训练带来的积极改变。

孤独症儿童在自理能力方面确实面临诸多挑战,从穿衣、洗漱到进食,这些在常人看来轻而易举的日常活动,对他们而言却困难重重。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无法改变。康复训练的核心目标之一,便是逐步提升孤独症儿童的自理能力,让他们尽可能地走向独立生活。

在广州星贝育园,有一位叫明明(化名)的孤独症儿童。初到学校时,明明完全没有自理意识,穿衣需要老师全程协助,吃饭时也常常把饭菜弄得满桌都是,上厕所更是无法独立完成。但学校的教师团队并未放弃,为明明制定了详细且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在穿衣训练上,老师将整个穿衣过程分解成一个个小步骤,从认识衣服的前后、上下,到如何伸进袖子、扣扣子,每个步骤都耐心地为明明示范,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通过不断重复练习和及时的鼓励,明明逐渐掌握了穿衣的技巧。

进食训练同样艰辛。老师先从调整明明的饮食习惯开始,培养他定时定点进食的规律。在进餐过程中,教导他正确使用餐具,通过趣味游戏的方式,如用勺子 “运送” 小珠子,锻炼他手部的精细动作和控制能力。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明明从最初的抗拒进食、随意浪费食物,到后来能够安静地坐在餐桌前,自己独立吃完一顿饭。

广州星贝育园在提升孤独症儿童自理能力的康复训练中,采用多种科学方法。感觉统合训练帮助孩子增强对自身身体的感知和控制,改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动作协调性。例如,通过让孩子在平衡木上行走、玩抛接球游戏等,锻炼他们的平衡感和手眼协调能力,为自理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

认知训练也是关键一环。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具和场景模拟,帮助孩子理解生活中的各种概念和规则。在教孩子认识各种洗漱用品时,利用实物展示和图片讲解,让他们明白牙刷、牙膏、毛巾等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同时,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如模拟早上起床洗漱的场景,让孩子在实践中强化认知,逐渐学会独立完成洗漱流程。

此外,星贝育园还十分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和秩序感。为每个孩子制定详细的日常作息时间表,从起床、洗漱、早餐到学习、活动、休息,每个环节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在长期的规律生活中,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对提升自理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广州星贝育园众多孩子的康复历程可以看出,即使孤独症儿童初始的自理能力几乎为零,但通过科学、系统且持续的康复训练,他们在自理能力方面能够取得显著进步。这种进步不仅体现在生活技能的提升上,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获得了自信和尊严,为他们更好地融入家庭和社会奠定了基础。所以,无论孤独症儿童的现状多么艰难,康复训练都至关重要,它是开启孩子未来生活希望之门的钥匙。